高速鋼L—H—H回火法代替常規(guī)回火工藝應用
1 概述
關于L—H H回火法。早在1967年格列爾等人就提出了.而在我國的應用則是近幾年的事。有關專家對L—H—H回火法進行 研究。結果表明:L—H—H回火法一方面可促進MC、M3C先析出,且碳化物細化均勻。從而產(chǎn)生二次硬化,韌性得到了提高;另一方面。由于低溫回火階段約有5~7%的下貝氏體產(chǎn)生。下貝氏體位錯密度較回火馬氏體低,使碳化物長大及其基體再結晶困難.所以也有利于紅硬性的提高,這樣使刀具壽命得到了提高。從1989年到1990年二年同我們對高速鋼L—H—H 回火法進行跟蹤試驗,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:模具使用壽命得到較大提高。由此確認L—H—H回火工藝可以代替常規(guī)的回火工藝。
2 L—H—H回火工藝
我廠生產(chǎn)中使用的絲錐、沖孔沖頭等常用工具都是用高速鋼制造的.其淬火后常規(guī)熱處理回火工藝如圖1所示.我們采取的L— H—H回火法如圖2所示。低溫階段.W9Mo3Cr4V合適的溫度為340 360"C.其它為33o~350"C,高溫階段相應為570±10℃ 。
3 試驗說明
1)淬火件必須清洗干凈才能進入L—H— H回火工序;
2)低、高沮回火均在電阻爐中進行,要求低溫回火后冷卻到室溫再進行高溫回火;
3)低溫回火后檢查硬度.一般為59~62HRC~再經(jīng)高溫回火后.一般可達65HRC以上:
4)大批量生產(chǎn)時低溫回火溫度一般采用350~38o℃,商沮回火采用560~5~0"C。
4 試驗結果及分析
1)我們以螺紋為M18×1.5,材質為WgMo3Cr4V的杯帽絲錐為例進行L—H—H回火試驗.得到下列結果。與常規(guī)回火工藝相比,L—H—H圓火工藝可以使絲錐硬度和紅硬性提高0.5~1.5HRCo通過推廣試驗,材質為W18Cr4V的工、模具也可得出同樣結論。觀察金相,低溫處理后有4-5%的下貝氏體組織.碳化物細化均勻度高,MC、M3C彌散度大且韌性高,故使硬度、紅硬性和韌性得到提高。
2)兩種工藝回火后的刀具壽命比較如表2所示。我們各取五支同種規(guī)格不同處理后M18×1.5杯帽絲錐在同一機床使用,由現(xiàn)場統(tǒng)計結果可知.L—H—H回火工藝比常規(guī)工藝處理后的工具使用壽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。后來我們又推廣使用其它規(guī)格的絲錐M22×1.5、M24×1.5來試驗,發(fā)現(xiàn)經(jīng)L—H— H回火后的絲錐可生產(chǎn)800~1000件產(chǎn)品,而常規(guī)處理的絲錐只能攻S0o~600件產(chǎn)品.同樣顯示出L—H—H回火工藝的優(yōu)越性。這說明經(jīng)過低溫回火使刀具的綜臺機械性能都得到了提高,在獲得高硬度的同時仍然保持了足夠的韌性。
5.結論
1)改常規(guī)回火工藝為L—H—H 回火工藝,不僅硬度得到提高。又能保持足夠的韌性.可使刀具痔命提高1倍左右。
2)常規(guī)回火一般為lh×4,時間長.耗能多,改為L—H—H 回火,只髂低溫回火一次.高溫回火二次就比較充分,縮短了處理時間,減少了耗能。
3)降低原材料耗費,每年僅提高工效所產(chǎn)生的效益就超萬元以上。
|